繁體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> 诗歌散文 > 详细内容
素描创作具有独立艺术品格——记我的素描实践
发布时间:2015/12/13  阅读次数:3400  字体大小: 【】 【】【



女孩于蓬莱村里(素描) 1961年 孙滋溪

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



青年工人于武钢工地(素描) 1957年 孙滋溪

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



《修铁路的儿戏》课堂构图练习(素描) 1955年 孙滋溪

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

我的生活素描

我把在生活中用素描手段画的写生称为生活素描。我画生活素描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,那时我刚从基层部队调到军区出版社美术创作组,组里的同志中有几位是进过美术专科学校的,在他们的影响下,我开始到生活中去画写生。在这里工作的4年中,我在为战士读物画了大量的插画、连环画、单页画和封面画的同时,还画了大量的生活素描,使我的创作能力和写生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。

1955年,我被获准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调干班学习,在高等艺术学府里接受了两年正规的课堂素描训练,学会了整体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,学会了表现景物立体感、空间感、质感及处理物体的明暗、虚实、强弱等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,我的素描能力提高很快,课堂作业被展示在陈列优秀作业的楼道画廊里,生活素描水平也随之有了新的提高。毕业后我留校任教,开始了漫长的艺术征程。我一直坚持画生活素描的习惯,用各种画笔在各种纸上的生活素描不计其数。可以说,生活素描是我艺术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,它像一条线,串联着我艺术生涯的全程,不断锤炼着我的写生能力和造型技巧,焕发着我的生活激情和艺术灵感,为我搭起一座通向艺术创作的桥梁。

我的创作习作素描

为创作画的素描习作,就像军队战前的演习和剧团演出前的排练一样,是画家动手画正稿前的一种演练活动,目的是对创作构图中的人物和景物作具体的造型研究。所以,为创作而画的素描习作与其他素描性质不同,它是一种从属于创作并直接为创作服务的素描,因此,作业内容、描绘对象及其形态、角度、光线、调子、表现手法等的选择,都要以创作设计为依据,受创作需要的制约。这就要求画习作时要有明确的创作意识,对眼前的写生对象,既要做深入观察和描绘,又不要因忘记创作意图而被对象牵着鼻子走,要根据创作要求对客体作适当的主观处理,以使习作成为符合创作需要的具参照价值的艺术形象。

为创作画素描习作的方式,除主要运用写生手法外,还可以辅以对各种形象资料(包括摄影)的借鉴,务求对创作构图中的人物形象、动态、服装、道具、环境等,都作出充分的研究。我常为寻找作品主人翁的理想形象而踏破铁鞋,常为一个动态、一个手势、一组衣纹和一个细节而反复推敲和多次写生,力求在上正稿前做到心中有数。

素描稿都是在局部性习作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,是画正稿前的最后一道习作工序(当然还包括彩色稿),所以,它属于习作范畴,但好的素描稿也可以成为一幅具有独立品位的艺术作品。

我的素描创作

素描不只是一种为创作服务和进行绘画基础训练的手段,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形式,同色彩绘画一样,具有独立的艺术品格。素描不仅可以用于组图、插图和连环画创作,也可用于独幅画创作。

我的素描创作与生活素描几乎同时起步。早期的素描创作,就是从那时的生活素描中提炼出来的。1953年前后,我曾两次到边防前线写生,画了许多部队生活素描。在此基础上创作了素描组图画《一位年轻的战士》和《看儿子出操》等,后来《看儿子出操》入选广州市美展,收入《华南美术作品选集》,这可以算是素描创作的处女作。

美院毕业后,我开始了油画创作,但仍不断进行素描创作:1959年,我为长篇小说《林海雪原》画的插图中有多幅是素描,并成了我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;1960年,我主笔创作的素描独幅画《当代英雄》,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社会影响,参与创作的还有当年和我一起在附中任教的部分同事。1995年,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,我创作了素描独幅画《突围》,这是我自60年代以来,继《当代英雄》之后的又一幅大场景多人物的素描创作。此外,我还画了许多黑白插图和连环画,黑白画虽然也是一个独立的画种,但它与素描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,实际上,黑白画也可以算作一种素描,素描也可以算作一种黑白画,两者既可相互从属,也可相互独立。

回顾我的素描艺术实践,体悟主要有以下三点:一是素描能力对艺术家至关重要。素描基础的好坏是成为优秀艺术家的首要因素。二是艺术创作能力最终决定是否是优秀艺术家。所以,仅具备了良好素描基础并非万事大吉,还必须与创作实践相结合。三是要把课堂素描功夫和生活素描训练结合起来。要在美术专业学校的学生中,提倡画生活素描和生活速写,培养学生的速写和默写能力,画家只有具备了这两只翅膀,才能在艺术创作的天空中自由翱翔。

[责任编辑:李宇航]

我要评论
  • 匿名发表
  • [添加到收藏夹]
  • 发表评论:(匿名发表无需登录,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。) 登录状态:未登录
最新评论
所有评论[0]
    暂无已审核评论!

 

 上海华源传统文化研究院   版权所有